自從寫了上一篇文章『你是偷肥族嗎?除了體重,你更需要知道體脂肪!』後,許多朋友問我,該如何知道自己的體脂肪呢?有辦法測量嗎?簡單分享一下個人經驗,希望對大家有幫助。
(以下主要談論生物電組分析法,以個人工作診所的體脂儀為例)
(以下主要談論生物電組分析法,以個人工作診所的體脂儀為例)
Q1. 量體脂肪跟量體重有什麼不一樣?
A: 身體組成(body composition)包括水分、脂肪、蛋白質、礦物質等,我們平常量體重,量的是所有這些成分的總和,並無法知道其中成分各佔多少。而我們更應該關心的脂肪,是無法單單只靠體重一個數字就猜得出來含量多少,需要透過方法測量或估算,所以測量體脂肪其實算是一種身體組成分析。
Q2. 那體脂肪要怎麼測量?
Q3. BIA測量時需要注意什麼?
8. 測量前用濕紙巾擦淨手腳,同時也要確保儀器本身金屬導極沒有髒污,以免影響電流傳導。
9. 重要!孕婦及體內裝有心律調節器或電子醫療裝置者不要使用!
Q4. 為什麼跟我自己在家量的結果差那麼多?
A:利用生物電組分析的體脂儀很多,市面上也買得到,有的長得像一般體重計,屬於居家簡便型的,雙腳站上去就會得到數值;另外也有專業等級,除了雙腳站上去,雙手也要握住金屬導極,電流本身還有分多頻與單頻,根據國外研究文獻,多導極多頻的儀器測量結果較準確,但是,這也不代表居家簡便型的就不能參考,或一定要買專業醫療等級的,畢竟專業級的體積龐大、價格昂貴。如同Q3-7所言,只要每次都在同樣的條件之下去測量,那麼即使是簡便型的也是有參考價值,可以看趨勢的變化,數值的比較也才有意義。
許多民眾常常量體脂,在不同場所量,家裡量,健身房量,到診所也量,簡便型的量,專業級的也量,發現數值怎麼差這麼多,固然儀器本身準確度或許有差,但最主要的是,因為每次測量的條件都不同啊,儀器不同,自己測量的狀態也不同,數據可能就有差。
Q5. 我可以得到什麼資訊?
A:不同機型會得到不同資訊,以筆者工作診所的體脂儀(多導極多頻)為例,有許多資訊,列舉出其中幾種如下:
1. 身體組成分析:體內水份、蛋白質、礦物質、脂肪各佔多少。
2. 肌肉脂肪分析:身體的骨骼肌與脂肪佔了幾公斤?
4. 各別部位肌肉分析:四肢及軀幹的肌肉分佈。
![]() |
體重減得很不錯! |
![]() |
肌肉最好別往下掉,能夠維持甚至增加更好。 |
![]() |
脂肪減掉不少,讚! |
![]() |
肌肉量跟基礎代謝率成正比 |
Q6. 知道殘酷的事實後,我該怎麼辦?
最後我想特別強調的是,不需要跟誰比,就自己跟自己比。是的,體型是自己的,健康是自己的,脂肪當然也是自己的,自己跟自己比,未來的自己要比現在的自己更好,這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。儀器測量出來的數據只是個參考,重要的是,這些數據有沒有帶給自己什麼樣的啟發或警惕?就跟健康檢查出現紅字一樣,自己有沒有下定決心要改變?改變飲食?改變活動?改變生活作息?改變睡眠?…然後真的去執行,再看看自己是不是感覺精神更好?體力更好?更有氣色?肚子變小了?衣服穿得下了?肉變結實了?人家說你變瘦了?更有自信了?脂肪肝改善了?膽固醇血糖進步了?…
真的,跟自己比較,為自己的健康多付出一點、多承擔一點,別只拘泥於每次儀器上的數字,計較多了零點幾,少了零點幾,數字是死的,儀器是死的,人是活的,健康才是主體,要做出改變、實際執行,讓趨勢往好的方向走,讓未來的自己比現在更健康,這樣就行了。畢竟,測量本身不是目的,讓自己變得更健康,才是。(撰文/吳佳鴻醫師)
(圖片來源, Public domain. 以上體脂儀各項表格數據源自鴻馨診所)
(圖片來源, Public domain. 以上體脂儀各項表格數據源自鴻馨診所)
